YAZONG 我的开源

202312上海

 
0 评论0 浏览

元旦前夕,初入上海。

700多公里的路程,3个半小时的时光,大国重器-高铁功不可没。

曲阜->枣庄->徐州->南京->镇江->上海。

各个高铁站围绕高铁新区打造活力新城,从一片荒芜到工厂林立、高楼大厦,依托科技创新、高楼玉宇、当地文化,展示地方特色,无疑给路过的"新鲜乘客"更添几分新鲜和向往。

当高铁跨过建于汹涌长江之上的大桥,穿过似大海无际的阳澄湖,让我不禁感叹大国重工之伟大。

路过南京,站外繁华的程度让我为之一振,少有的高铁站能有如此设计,可南京大屠杀的一幕幕总闪现在我的脑海里,近百年如此落差让我心中为之一颤。

越往南方,水文气息越发浓厚,白色的二层小楼依水而建,可逐渐闻到更南方的气息。

当高铁驶进上海虹桥时,又为其站附近想象中繁华的落差而巨大失落。

天气6度左右,没想到要穿跟家里一样的羽绒服,更何况家里零下6度左右,此时能稍微感受到湿冷的气温。

公共交通需开通支付宝的公交卡与地铁卡,生活服务需开通支付宝的随申码,这三大件需要备齐了,跟在北京生活一个套路。

经上海虹桥到目的站,需要大约一小时地铁车程,地铁跟北京一样的拥挤,但一样的现代化,不同的地貌、文化等因素造就了上海地铁的设计更加复杂。

踏出地铁口,路旁满目的绿色与行人的厚重着衣是这个城市温度的一个特色。

写字楼一层的保安大哥看我背包很大,聊起来得知保安大哥是徐州的,在此当保安已经五年,接近60岁,每月工资6000包吃包住能剩5000块,告知我出来打工要吃苦,不要住好房子,如要来告诉他,会拖保洁阿姨帮忙找村里几百块的出租房。

地铁站旁弥漫着浓厚的烟火气息,看着一排排上个世纪的家属楼,想起了爷爷奶奶的楼房。各种小吃、各种超市、各种蔬菜水果,琳琅满目,虽然在大上海,但我感觉可能回到了小时候。

外卖小哥、快递小哥,遍布大街小巷,路人穿梭,光阴似箭。他们,代表了上海这个经济体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。

上海馆子,大多卖面条,嗨,搞份常吃的宫保鸡丁盖饭,谁知此鸡丁非彼鸡丁,无弹性,而菜汁浓郁,配上南方的红色小尖椒和酥脆的烧饼,别有一番风味。

夜色已晚,奔向人民广场,走南京东路,一直往东走,走到外滩。

商业大街走多了,不免无味,另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府井大街。

看到老上海的各式建筑,不免让我联想到《破晓东方》电视剧中老上海的一幕又一幕。

大家都来打卡和平饭店,这条街上的老建筑,仅有的风景,解放军进上海时卧睡的大街道,古老的外滩交易所,各大银行占据了东西街道,保持了原有金融的味道。

来到外滩,夜晚闪烁的灯光秀伴随着音乐照耀了整条黄浦江两岸,东方明珠正伫立在江的对岸,被所有新时代的事物包围在中间,"掌控并代表"着这所大都市的"经济"命脉与城市形象。

陈毅"老总"依然姿态挺拔的伫立在金融大楼和外滩的中央,他老人家目视的方向,饱含热情与期望,仿佛能从头到尾、一眼看透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、来来往往,所有的人间烟火,老总依然生活在这座城市里,他老人家,微笑着、挎着腰、大声着朗读自己慷慨的诗句,我们不断的铭记着。

黄浦江上,一搜搜驶向不同方向的客轮依旧满载宾朋,时尚的舞姿,汽笛声伴随着闪烁的灯光、激昂的节奏,这些就是大上海最令人向往的夜晚,放松、沉醉与那些思念。

黄浦江从未沉睡,这里,也是一样。

江水不停拍打着两岸,黝黑黝黑的、走廊外挂起了粗大的绳索,被拍打的江水不知源于其内心的潮涌还是甘愿接受轮渡的摆渡。

岸边,围栏外,人流传动,相机咔嚓咔嚓,嗓音熙熙攘攘,寒风微微凉意,大江从西向东,"她"是伟岸的母亲,容纳了"孩子们",这条漫长蜿蜒的路,是她的生命之路,岸边,是否在流泪。

生命依然在不停地繁衍,大江在生命中流淌,撞响了时间的摆钟。

隔天一早,梭哈老盛兴的灌汤包,汤汁满溢,滋滋,还有俩打个的牛肉煎包。

白天的大上海第一次见,路面不宽,人流拥挤,分流道路倒是挺多的,十字路口,甚至最多有八个红绿灯,也就是4对,对角线有两对,当然,你可以斜着穿越大街。

第一站是上海科技馆,碰见健身的老大爷告知我这里要装修3年,大约到2026年才开馆,给我推荐了坐落在旁边富有科技感的上海图书馆东院区,进去最后,哇塞,气派!一共7层,每层都很宽阔,物与物直接不拥挤,每层特色不一样,每种展示错落有致并且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,顶层靠近大窗边的阅读椅吸引了我,享受阳光的同时,俯视下方全部的绿色与时代特色的公园建筑。六层,浏览了马克思同志的家族、家庭、朋友、学习、工作与思想的详细流程,一饱眼福,对于我也是无意间的礼物,每一块展览都有志愿者愿意耐心的帮助自己理解这些内容,志愿者告知我这是和德国的一所学校联合创办的展览,从2018年开始展览,资料之丰富,市面书本无从得知。

第二站是东方明珠,在陆家嘴下地铁,周围高楼林立,仰视整座东方明珠,不禁有些困难,和位于北京玉渊潭公园旁的电视塔有的一比,我没有站上最顶端来俯视大上海。

中午约一好友,在城隍庙旁品尝了上海菜。

第三站是上海城隍庙,老式南方宅院现代修复,各种神像,我参拜了一下姻缘老爷爷,哈哈。有一座老宅的最顶方,有两个老爷爷镶嵌在一个水瓶的两旁。

第四站是一大会址,重温一大精神(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,简称“一大会址”,共有3处遗存;其主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,始建于民国九年(1920年)秋;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太仓路127号;嘉兴南湖中共“一大”会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海盐塘路188号南湖景区内。)。

跟老友在10号线"一大会址*新天地"地铁站分开,去往上海虹桥回家,中途在龙溪路换乘了一下,因为这条线有两个分支,要看去的方向,因为赶到元旦前一天,去上海虹桥坐车的人特别多,在第二趟地铁才挤进去。

从下午2点半坐上地铁,到晚上21点30分到家,历经7个小时,家里下起了大雾。

上海,我仅仅是2天的过客。

我再一次思考,经济基础是否真的决定"所有"上层建筑?


标题:202312上海
作者:yazong
地址:https://blog.llyweb.com/articles/2023/12/31/1704035627426.html